60后“最强放大镜”走了,惠州监狱警察胡风光突发心梗倒在工作岗位上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07 16:21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薛江华 通讯员 温海麟

从警33年,他用生命诠释了神圣职业的最美“担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神圣职业的最美‘担当’。生命如此脆弱,你我需要坚强。”当同事和好友在朋友圈读到胡风光写下的这些文字的时候,大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爱岗敬业有担当的好人会这么快离去。2023年2月10日晚,广东省惠州监狱十三监区一级警长胡风光在执行锁仓任务时突发心梗,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时年54岁。

背负生活重担默默前行

胡风光是个非常普通的干警,他的身上,深深刻着成长时代的印记。1968年出生在广东兴宁一个贫苦的家庭,1990年参加工作,从此背负起了一家人的重担,赡养多病的父母,供弟弟上学。

十四监区一级警长吴碧辉认识胡风光近40年了,作为老乡,看到了胡风光的不易,他说自己从来没见胡风光下过馆子,在95、96年左右,监狱干警每个月有八九百块钱的工资,他固定存八百块寄回家里,自己每个月的花销都不超过一百块。他从来不买衣服,一年到头都穿制服,一双运动鞋穿得很破了还舍不得扔掉。一把老式剃须刀用了几十年,直到女儿第一年工作了,才说服爸爸接受了自己送的电动剃须刀。他特别疼爱女儿。

在妻子罗瑜红的手机里,一直存着一段音频,是胡风光为了逗女儿开心,模拟各种动物的声音。女儿长大了,中学的时候在江北读书,胡风光周末的时候都会骑着电动车去送女儿,有一次下大雨,他把雨衣给女儿穿,自己全身湿透还笑呵呵。再后来,女儿去汕尾上大学了,他自己即便没有车,也会坐公交,坐高铁,辗转去到女儿的学校接她放假回家。在女儿眼中,父亲的关怀总是无微不至的。

江东宏是胡风光同一个监区的同事,有一次和他一起值班的时候,胡风光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讲了好久。江东宏觉得有点反常,就关心地问下是不是有啥事,胡风光只是轻描淡写地说,父母有病,行动不便,需要照顾,自己没法在身边照顾,只能和家里人商量着出钱请人照顾。江东宏知道,多年来,胡风光因为父母身体不好,经济压力很大,但他从来没和组织提过任何要求。有一天他第二天一早要赶回兴宁老家,他都没有提出和同事换班,坚持值班到凌晨五点多,他的理由是,大家都很辛苦,就不要给大家添麻烦了。

默默付出,除了偶尔下下象棋之外,别无消遣。生活中的胡风光,就是这样平凡的一个人,过着极其平淡的生活。

坚守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地认真负责

工作中的胡风光总是脸上带着微笑,从来不和人争执。吴碧辉回忆起当初刚毕业到劳改农场工作的时候,不少年轻干警血气方刚,被罪犯惹怒了会暴跳如雷,但胡风光从来不急不躁,他说要以理服人。胡风光在监区工作期间,靠着循循善诱的说教,让多名难管难教罪犯主动认罪悔罪、改正恶习。

十三监区民警肖亮一直把胡风光当作入职的老师傅。他一直把胡风光的工作台账当作自己学习的范本。上面不仅字迹工整,而且内容详实,连用语都极其规范。在指挥中心共事的时候,胡风光因为太过认真,有少数不能理解的同事批评他“找茬”。对此,胡风光也不反驳,他继续认真地纠正大家的问题。

在视频监控前,胡风光能紧盯一个几个小时,在别人眼里平淡无奇的夜晚,他能发现诸多细节和问题:罪犯泡方便面的时间比平日多了好几分钟,可以留意到深夜某个角落里有细微火光……

在十三监区教导员何锦辉眼里,胡风光就是一个“60后最强放大镜”。“作为监区年级最大的干警,胡风光的到来把整个监区的管理工作都提升了。”何锦辉说,就在不久前的夜里,他还梦到了胡风光,梦到他下了夜班来汇报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不少问题。何锦辉回应他说,知道了,你赶紧下班吧。

听闻这些,十三监区民警吴伟有些哽咽,回忆起每次和胡风光交接班的时候都看到他双眼红肿,就会忍不住催促他赶紧走,但他一定要把所有细节交代完毕后才肯离开。在胡风光离开后,他曾经的啰哩啰嗦,竟成为了大家内心深处不能触及的痛。

几千个摄像头,在胡风光值班期间,他都会一一点开细看,无一遗漏。在开展监控检查工作中,胡风光发现和推动解决的问题达到1000余条!从警33年,胡风光在基层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先后获评优秀共产党员2次,优秀公务员5次,获嘉奖2次。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