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摆放50个祭祀用焚烧炉
一岁冬将至,迢递送寒衣。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为我国民间传统祭祀节日之一。为满足市民文明祭祀需要,11月10日至11月17日,市环卫局在市区5个“文明祭祀焚烧点”摆放50个祭祀用的焚烧炉。
据悉,5个“文明祭祀焚烧点”为:友谊路南头、桐万路与青果路交口、常甫路南延首开小公园、于常甫大桥桥北、光明西道与西昌路交口。在焚烧炉内焚烧祭祀物品不仅可以减少纸灰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可以有效避免火灾,起到维护市容市貌,保护环境的作用。
市环卫局清运处工作人员呼吁,请广大市民朋友在焚烧炉内焚烧祭祀物品,以文明、绿色、节俭、安全的祭祀方式祭祀先祖、缅怀故人。
主城区禁烧祭祀用品
摒弃传统祭奠陋习 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倡导文明祭祀新风,净化城市大气环境,我市主城区禁止生产、销售、焚烧祭祀用品。
据介绍,廊坊城区北至桐万路外100米,西至龙光路外200米,南至南龙道外100米,东至东安路外100米以内区域及廊坊开发区辖区范围内,禁止生产、运输、销售纸钱、纸扎、锡箔、冥钞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同时禁止在城区公共场所焚烧祭祀用品。
寒衣节前后,民政部门、宣传部、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公安、生态环境、交通、环卫等部门就禁止露天焚烧祭祀用品,禁止生产、销售、运输、焚烧祭祀用品工作进行联合执法。同时,广阳区政府、安次区政府、廊坊开发区管委会按属地管理原则,具体落实禁止露天焚烧祭祀用品等相关工作。
据了解,寒衣节前期,由安次区、广阳区民政局牵头,两区的市场监督管理、综合执法、公安配合,对主城区各辖区内取得营业执照的殡葬祭祀用品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经营纸钱、纸扎、锡箔、冥钞及其他封建迷信殡葬祭祀用品的超范围经营行为,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予以处罚。
同时,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三区民政局、综合执法局、公安局配合,对各类门店、市场擅自经营封建迷信殡葬祭祀用品的,依照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进行查处;对擅自在城市道路两侧和公共场地摆设摊点经营锡箔、冥钞、纸钱等封建迷信殡葬祭祀用品的个人或商家,在市主城区道路两侧、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露天焚烧祭祀用品的个人,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寒衣节前五天至后两天,环卫部门在市区禁烧区域外围设立祭祀用品焚烧点,摆放焚烧炉,方便市民祭祀。
市民政局倡导广大市民转变观念,摒弃在道路、广场、河边、树林、草坪等公共场所焚烧香蜡纸钱、抛撒冥币等污染公共环境的祭祀陋习,树立厚养薄葬观念,老人在世时多尽孝心,老人逝去后节俭寄哀思。提倡网上祭祀、植树祭祀、鲜花祭祀、家庭追思会、社会集体公祭等文明祭奠方式,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清扫墓碑、颂读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进而提升传统节日的现代意义。
寒衣节
寒衣节,中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原标题:《【寒衣节】 怀故人,祈平安》